热点新闻
生活保健
当前位置: 首页>>生活保健>>正文
春节保健
2021-03-03 09:51  

春节佳期,可从旧年腊八节(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日)算起,至新春正月十五日止,时长35天左右。春节期间,正值24节气中的小寒、大寒、立春、雨水时节,其时阴寒之气尚盛,虽有“冬至一阳生”的阴阳转化,但阳气尚处于萌动生长之初,气温仍然较低,很多地区还是雨雪冰霜覆盖,呼吸道疾病、心脑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,如感冒、流感、肺炎咳嗽、哮喘、中风、心梗、脑梗、肠胃病变、糖尿病等,仍处于多发之时,风湿骨痛、皮肤瘙痒之症也不少见。

特别是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停止作乱。老年人生理机能衰减,抗病能力降低,-般都有几种基础疾病,疫情面前更是首当其冲。加之,传统佳节期间,人员流动范围广、频率高,家人团聚,走亲访友,且多有劳累、疲倦,更易让病邪乘虚而入。因此,老年人在春节期间,尤其不可松懈养生保健之弦。

1.谨守“养藏之道”

春节期间虽为冬春交替之际,老年朋友仍应恪守冬令养生要义,以“温阳敛精、养精蓄锐"为主,谨守“养藏之道",敛阴护阳,益肾蓄精,避免损伤肾中阳气,影响春天的生发能力。

    防寒保暖,“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”。尤其应注意头部、背部、腹部及双脚的保暖。头为诸阳之会,人体手足三阳经均聚会于头,所以头部暴露,最易受风寒之邪侵袭。背为“阳脉之
海”,主人身之表,背易受寒,故很多人在冷天有背冷的感觉。腹为脾胃所居之地,系“后天之本”,主管人的消化吸收。脚为人的'第二心脏”,妇孺皆知寒从脚起。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,如果室外阳光灿烂,气温较暖和时,应争取外出晒晒太阳,晚上临睡前可用热水泡脚,以温暖足底血脉,扶阳御寒。

2.起居不可失常

首先应保证充足的睡眠。良好的睡眠,能还精,能养气,能健脾养胃,能强筋坚骨,能增强免疫力。按时睡觉在平时可能不难做到,但在春节期间,由于既要“备年”“忙年”又要走亲访友,迎送宾客,还有不少娱乐活动,无一不对睡眠规律造成影响。

作为老年人,特别是高龄老人,绝不应勉为其难、勤于应酬,一定要见机抽身,及时退场休息,保证每晚6至7小时睡眠。即使除夕之夜,也应尽量争取在晚上12时前睡觉。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曹庭栋、李渔等人特别强调保证老人睡眠的重要性,并提出了促进和提升睡眠质量的许多好方法。当代的养生大家马有度先生更强调睡眠作息应遵循常规,才能保证身心健康。

3.勿忘饮食有节

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家家丰衣足食。春节期间,美食膏粱厚味纷呈。老年朋友一定要做到饮食有节制,不可随着年轻人的兴致,推杯换盏,无所顾忌。须谨记饮食以清淡为宜,少食油腻、甜食食品。尤其是身患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痛风及慢性肺部疾患的老年朋友,即使在节日期间也不可开禁。亲朋好友更应该照顾到老人的特殊情况,多呈恭维之情,莫行勉强之举,更不可邀老人豪饮。在食物的选择上,除以大米、面粉等为主食外,多以鸡肉、鱼肉、鸡蛋、牛奶、豆浆等作为营养补充。可适量选食羊肉、牛肉、狗肉、驴肉,如当归生姜羊肉汤、冬笋炒肉、生姜或胡椒煨鸡、清炒黄牛肉、红烧驴肉、花生红枣烧猪脚。红枣粳米粥、枸杞菊花粥、山药薏米芡实粥等有益于调补的食疗粥,也非常适合老年人。

4.做到动静结合

恬淡以养其心,虚无以全其神。神乱则血脉乱,神和则血脉安。老年人要善于闹中求静,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,做到心气平和。控制情绪、平和心态、调养心神、顺其自然,在任何时段和时节均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的第一要务。

年节期间,老年人可以于热澜中抽身出来,练一练静坐吐纳功,端坐、闭目,使精神进入宁静状态,慢慢调节呼吸。可用右手顺时针轻摩心前(心脏),每次36圈
此法有利于老年人稳定情绪、调养心神。“动则阳气升”。对老年人来说,适当的户外活动是必要的。身体发热,水谷得消,气血运行畅通,才能神清气爽,筋骨活力自如。老年人多有手足欠温的情况,适度运动尚可使阳气充实于四肢,感觉全身都温暖。散步、走路、做健身操、打太极拳或跳广场舞等均是适合老年人的运动,节日期间亦应尽可能坚持。

5.加强疫情防控

从目前情况来看,新冠肺炎疫情在许多国家尚没有得到有效控制,我国境外输入病例和本土个案病例尚时有零散出现,还存在少数无症状感染者,防控措施依然不可放松。特别是时处冬春交替的低温时节,新冠病毒更为活跃,加之流感、肺炎等病毒细菌感染常可兼现,更需增强自身免疫力,抵抗外邪,使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”

老年人外出应佩戴口罩,回家后勤于洗漱。应尽量避免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久留,少参加出境旅游。应少去海鲜市场,少食进口冷冻食品。居室要适时开窗通风,不要整日困守空调、暖气房。

关闭窗口

©2015 湖南理工学院离退处